最新动态

321唐氏综合征日-走进慧灵社区家庭服务

发布时间:2023-03-21    浏览量:176

321唐氏综合征日-走进慧灵社区家庭服务

陕西慧灵 2023-03-21 16:24 发表于陕西

原文转载自慧灵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家是什么?


有人说,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

image.png

也有人说,家是倦鸟归来的巢,家是小船避风的港......如果你问我,家是什么?

image.png

在慧灵,如果你问我,家是什么?我可能会向你介绍:社区家庭。


社区家庭是指心智障碍人士和一般人一样生活在普通社区的普通民居中,享受一般的、社区化的家庭生活。


这样的家庭一般由4-6名心智障碍和一名家庭辅导员组成。家庭成员中会有男有女。大家在社区家庭内,由家庭辅导员来引导服务对象如何生活自理,与人交友互动和融入社区。

image.png

(从庇护工场下班后,学员们由家庭辅导员带领回家)


为什么会有社区家庭这种服务模式呢?大家集中性地住在一起,不是更方面被照顾,可以更有效率地被管理,也更加安全吗?


原来,集中式的住宿服务虽有诸多好处,却也容易给受照顾的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如自我照顾能力被削减,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增加,与家庭及社区的接触减少,自我形象变得衰弱等。


慧灵坚持社区化、正常化的理念开展服务,将服务点星罗棋布在100多个不同的社区里,不显现其“突出”而融于“正常”。

image.png

(家庭成员常常开会讨论共同生活的议题,如吃什么菜,大家如何分工等)


20世纪40年代,在瑞典出现了让残障人士过一般人的“正常生活”的观念,不让大型住宿服务机构的服务系统成为唯一的服务,因为此服务让残障人士与普通社区隔离。


英国“反院舍化运动”

社区照顾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专业社区工作实践理论和工作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


院舍式的福利模式,又称机构照顾,是指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住院式照顾,即将他们安置在与自然生活社区隔离的福利院舍中进行统一照料的模式。


隔离式的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受照顾对象社会性的缺失,部分管理人员主观的因素使一些受照顾对象受到了非人道的待遇。


因此,兴起了使照顾对象“按照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过尽可能正常的生活”的正常化诉求,随后,在英国最先提出了社区照顾的概念,逐渐演化成现代社区照顾的的理念。

1946年瑞典政府制定了一个社会政治性的原则作为他们残障人士服务规划的基础,称作“正常化原则”。


具体如下:

1、每日有节奏的生活

2、每周有节奏的生活

3、每年有节奏的生活

4、有机会经历生命中常态的几个阶段

5、个人的选择、希望、需求受到尊重

6、生活在两性的世界里

7、享用和非障碍人士一样平等或相同水平的设施

8.居住地-娱乐地-日间活动地的分离。


社区家庭就是坚持这“正常化原则”的产物

image.png

学员们“下班”后,就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然后穿过两条马路和一个公园回家。一到家里,我们看到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开始分工了。


有的准备去洗澡,有的开始清理卫生,有的淘米准备做饭,还有的择菜准备炒菜……。


一个家庭的氛围,一个普通家庭的氛围,和諧友愛家庭生活方式是社會的根基。


2000年,慧灵率先打破集体寄宿的封闭模式,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社区家庭”,让智障人士回到不同的社区居住。


由5-6名智障人士和1名家庭辅导员组成一个家庭,共同分担家务,彼此分享生活点滴。截止到目前,慧灵在全国范围内大约开设有77个“家庭”,为超过500名成年心智障碍者提供社区化的住宿服务。